餐具消毒劑中有效氯的檢測是確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的關鍵步驟,常用方法如下(以游離氯檢測為例):
---
### 常用檢測方法
#### 1. DPD分光光度法(國標推薦)
- 原理:
消毒劑中的氯與試劑 N,N-二乙基-1,4-苯二胺(DPD) 反應生成紅色化合物,通過比色計或分光光度計測定吸光度,計算濃度。
- 步驟:
1. 取適量消毒劑溶液稀釋至合適濃度。
2. 加入DPD試劑,搖勻后靜置顯色(通常呈粉紅色)。
3. 用分光光度計在 515nm波長 下測定吸光度。
4. 根據(jù)標準曲線換算有效氯含量(單位:mg/L)。
- 特點:
精度高、操作規(guī)范(依據(jù)《GB/T 5750.11-2006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》)。
---
#### 2. 碘量滴定法(經(jīng)典定量法)
- 原理:
氯在酸性環(huán)境中氧化碘化鉀(KI)釋放碘(I?),再用硫代硫酸鈉(Na?S?O?)滴定碘,通過消耗量計算氯含量。
- 步驟:
1. 取樣品加稀硫酸酸化。
2. 加入過量碘化鉀溶液,反應生成碘。
3. 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至淡黃色。
4. 加入淀粉指示劑(變藍色),繼續(xù)滴定至藍色消失。
5. 根據(jù)硫代硫酸鈉消耗量計算有效氯濃度。
- 計算公式:
\( \{有效氯} (\{mg/L}) = \frac{(V \times C \times 35.45)}{V_{\{樣}}} \times 1000 \)
(V:滴定體積;C:硫代硫酸鈉濃度;V?:樣品體積)
- 適用場景:
實驗室精確測定,對操作要求較高。
---
#### 3. 快速檢測試紙法(現(xiàn)場適用)
- 方法:
將專用氯檢測試紙浸入消毒液,顏色變化對比比色卡。
- 優(yōu)點:
操作簡便(30秒出結果)、無需設備,適合餐飲單位現(xiàn)場自查。
- 注意:
精度較低(±10-20%),需定期校準。
---
### 關鍵注意事項
1. 取樣代表性:
充分混勻消毒液后取樣,避免沉淀影響結果。
2. 干擾因素:
- 高濃度有機物或金屬離子可能干擾顯色。
- 溴、臭氧等氧化劑會產生類似反應(需特殊試劑排除)。
3. 安全防護:
稀釋濃消毒劑時戴手套/護目鏡,避免接觸皮膚。
4. 標準依據(jù):
參照《GB 14930.2-201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消毒劑》對有效氯含量的限值要求(如含氯消毒劑一般需≥2000mg/L)。
---
### 結果解讀
- 有效氯濃度達標:
≥標簽標注濃度(如餐具浸泡消毒液通常需100~250mg/L)。
- 濃度不足:
消毒效果不達標,需更換消毒劑或調整配制比例。
- 濃度過高:
可能腐蝕餐具、產生刺激性氣味,且殘留氯危害健康。
建議:餐飲單位宜采用 DPD試紙+定期實驗室滴定 結合的方式,兼顧效率與準確性。檢測頻率應≥1次/天并記錄臺賬。
CMA認證
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
證書編號:241520345370
有效期至:2030年4月15日
CNAS認可
實驗室認可證書
證書編號:CNAS L22006
有效期至:2030年12月1日
ISO認證
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
證書編號:ISO9001-2024001
有效期至:2027年12月3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