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漿游離血紅蛋白檢測:溶血性疾病診斷的關鍵指標
血漿游離血紅蛋白(Plasma Free Hemoglobin, PFH)是指在血漿中游離存在的、未與紅細胞膜結合的血紅蛋白。在正常情況下,成熟的紅細胞結構完整,血紅蛋白被嚴格包裹在紅細胞膜內(nèi),血漿中僅存在極微量的游離血紅蛋白,通常低于50mg/L。然而,當發(fā)生血管內(nèi)溶血時,紅細胞在血管內(nèi)被破壞破裂,大量血紅蛋白釋放入血液循環(huán),導致血漿游離血紅蛋白水平顯著升高。這種現(xiàn)象常見于多種病理狀態(tài),如陣發(fā)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(PNH)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(AIHA)、輸血反應、溶血性尿毒綜合征(HUS)、行軍性血紅蛋白尿、心臟機械瓣膜術后、嚴重燒傷、蛇毒咬傷、以及某些感染或藥物誘發(fā)等。持續(xù)升高的血漿游離血紅蛋白不僅本身是血管內(nèi)溶血的直接證據(jù),其代謝產(chǎn)物(如高鐵血紅蛋白、血紅素、鐵離子)還可能對腎臟、血管內(nèi)皮等造成損傷,誘發(fā)急性腎損傷、凝血功能障礙等嚴重并發(fā)癥。因此,準確檢測血漿游離血紅蛋白水平對于溶血性疾病的早期診斷、病因鑒別、病情嚴重程度評估和治療效果監(jiān)測具有極其重要的臨床意義。
檢測項目:血漿游離血紅蛋白(PFH)
血漿游離血紅蛋白檢測是臨床實驗室診斷血管內(nèi)溶血的經(jīng)典且特異的項目之一。其主要臨床價值體現(xiàn)在:
- 診斷血管內(nèi)溶血: PFH升高是血管內(nèi)溶血最直接的生化標志。顯著升高強烈提示紅細胞在循環(huán)血液中被破壞。
- 評估溶血嚴重程度: PFH的水平高低通常與血管內(nèi)溶血的劇烈程度呈正相關。
- 鑒別診斷: 有助于區(qū)分血管內(nèi)溶血(PFH顯著升高)和血管外溶血(PFH升高不明顯,主要在脾臟等單核-巨噬細胞系統(tǒng)破壞)。
- 監(jiān)測輸血反應: 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后,PFH急劇升高是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的重要實驗室指標。
- 評估PNH等疾病活動度: 監(jiān)測PFH水平可幫助評估陣發(fā)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(PNH)等慢性血管內(nèi)溶血性疾病的病情活動情況。
檢測儀器
血漿游離血紅蛋白的定量檢測主要依賴以下兩類儀器:
- 分光光度計(Spectrophotometer): 這是傳統(tǒng)且應用最廣泛的方法。其檢測原理基于血紅蛋白(特別是其衍生物)在特定波長下具有特征性的吸光度(光吸收峰)。血紅蛋白在415nm(Soret帶)和540-580nm區(qū)域有強吸收峰。
- 自動化生化分析儀(Automated Chemistry Analyzer): 現(xiàn)代大型實驗室普遍使用全自動或半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。這些儀器通常基于分光光度法原理,自動化程度高,通量大,精密度好,并整合了樣本處理、試劑添加、反應孵育、吸光度測量和結果計算報告等功能。部分儀器還可能采用更先進的檢測模塊或方法學改進(如兩點法、多點法)。
檢測方法
目前臨床實驗室最常用的血漿游離血紅蛋白檢測方法是比色法(Colorimetric Method),特別是基于氰化高鐵血紅蛋白(Hemiglobincyanide, HiCN)法或其改良方法的雙波長比色法。其核心步驟和原理如下:
- 樣本采集與處理: 使用含有抗凝劑(如EDTA、肝素)的真空采血管采集靜脈血。采血過程必須輕柔、規(guī)范,避免體外溶血(這是干擾結果準確性的關鍵因素)。采集后應立即輕柔顛倒混勻,并在短時間內(nèi)(通常建議2-4小時內(nèi),具體依據(jù)實驗室SOP)以高速度(如3000-4000 rpm)離心10-15分鐘,小心分離獲得無溶血跡象的血漿(淡黃色澄清)。如果血漿呈現(xiàn)紅色或粉紅色,提示可能存在顯著溶血(體內(nèi)或體外),需記錄并評估其對結果的影響。
- 試劑反應: 將處理好的血漿樣本與特定的堿性試劑(通常含有氰化鉀KCN或非氰化物替代品)混合。該試劑的作用是:
- 將血漿中所有形式的血紅蛋白(氧合Hb、脫氧Hb、高鐵Hb、少量碳氧Hb等)氧化并穩(wěn)定轉(zhuǎn)化為統(tǒng)一的氰化高鐵血紅蛋白(HiCN)。
- HiCN在可見光區(qū)的540nm波長附近有一個非常穩(wěn)定且尖銳的最大吸收峰。
- 吸光度測定: 使用分光光度計或生化分析儀,在540nm(HiCN的最大吸收波長)處測定反應液的吸光度(A540)。為了消除血漿樣本本身顏色(如黃疸、脂血)或濁度的干擾,通常采用雙波長法:
- 主波長(Primary Wavelength):540nm - 這是HiCN的特征吸收峰。
- 次波長(Secondary Wavelength, Blanking Wavelength):通常選用540nm附近的低吸收波長(如504nm、700nm或750nm等),該波長下HiCN和其他干擾物的吸光度較低或相近。
- 計算ΔA = A540 - A空白波長,此值主要反映HiCN的凈吸光度。
- 濃度計算: 根據(jù)朗伯-比爾定律(Lambert-Beer Law),溶液的吸光度與吸光物質(zhì)的濃度成正比。通過將測得的ΔA值代入標準曲線或使用已知的HiCN摩爾消光系數(shù)(ε540nm = 11.0 L mmol?1 cm?1 或44.0 mL mg?1 cm?1,具體數(shù)值需確認試劑說明書或?qū)嶒炇襍OP)和光徑長度,即可計算出樣本中游離血紅蛋白的濃度(通常以mg/L或mg/dL報告)?,F(xiàn)代生化分析儀內(nèi)置軟件自動完成此計算。
關鍵注意事項:
- 嚴格防止體外溶血是保證結果準確性的首要前提。
- 試劑中的氰化物有劇毒,操作必須嚴格遵守安全規(guī)程,廢液需妥善處理(通常用次氯酸鈉溶液解毒)。
- 嚴重脂血、黃疸樣本可能干擾測定,需要評估或采用適當措施(如樣本空白、特殊處理方法)。
檢測標準與報告
- 參考區(qū)間(正常值):
- 通常認為健康成人血漿游離血紅蛋白濃度應 < 50 mg/L (< 5 mg/dL)。
- 具體參考區(qū)間可能因檢測方法、儀器、試劑和人群略有差異,各實驗室應建立或驗證自己的參考范圍。
- 結果報告: 以數(shù)值形式報告檢測濃度,單位為mg/L(國際單位)或mg/dL(常用單位),需標明單位。同時,實驗室通常會在報告單上注明參考區(qū)間。
- 異常值分級(供臨床參考,非絕對標準):
- 輕度升高:50 - 200 mg/L
- 中度升高:200 - 1000 mg/L
- 重度升高:> 1000 mg/L (嚴重血管內(nèi)溶血、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時可達數(shù)千甚至上萬mg/L)
- 質(zhì)量控制:
- 每次檢測均應使用配套的校準品進行校準。
- 每批次檢測應包含至少兩個水平(通常為正常水平和病理水平)的質(zhì)控品(Commercial Quality Control material),其測定值必須在預設的可接受范圍內(nèi)(如±2SD)。
- 參加室間質(zhì)評(EQA)/能力驗證(PT)計劃,評估實驗室間結果的一致性。
- 標準依據(jù): 實驗室的操作應遵循相關的國家標準(如中國的WS/T系列標準)、行業(yè)指南(如臨床檢驗操作規(guī)程)、國際標準(如CLSI指南)以及試劑和儀器制造商提供的說明書。方法學通?;诠J的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法原理。
CMA認證
檢驗檢測機構資質(zhì)認定證書
證書編號:241520345370
有效期至:2030年4月15日
CNAS認可
實驗室認可證書
證書編號:CNAS L22006
有效期至:2030年12月1日
ISO認證
質(zhì)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
證書編號:ISO9001-2024001
有效期至:2027年12月3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