粗超度檢測概述
粗超度(Surface Roughness),是指零件加工表面所具有的較小間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特征,是衡量機械加工表面質量的關鍵幾何參數(shù)之一。它對零件的配合性能、密封性、耐磨性、抗疲勞強度、接觸剛度以及產品外觀等均有顯著影響。粗超度檢測作為現(xiàn)代制造業(yè)不可或缺的質量控制環(huán)節(jié),其主要任務就是精確量化零件表面的微觀幾何特征,確保其符合預定的設計要求和功能標準。通過科學、規(guī)范的檢測,可以有效評估加工工藝的穩(wěn)定性、優(yōu)化生產工藝、提高產品可靠性和使用壽命。
主要檢測項目
粗超度檢測的核心項目集中在評價表面微觀輪廓的多個維度參數(shù)上,主要包括:
- 輪廓算術平均偏差 (Ra):在一個取樣長度內,輪廓偏距絕對值的算術平均值。Ra是應用最廣泛、最具代表性的粗超度參數(shù)。
- 微觀不平度十點高度 (Rz):在取樣長度內,5個最大的輪廓峰高的平均值與5個最大的輪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。
- 輪廓最大高度 (Ry / Rt):在取樣長度內,輪廓最高峰頂線和最低谷底線之間的距離。
- 輪廓單元的平均寬度 (RSm):在一個取樣長度內,輪廓微觀不平度間距的平均值。
- 輪廓支承長度率 (Rmr(c)):在給定水平截面高度c上,輪廓支承長度與取樣長度的比率,用于評估表面的耐磨性。
常用檢測儀器
粗超度的精密測量依賴于專門的表面輪廓測量儀,主要分為兩大類:
- 接觸式輪廓儀:
- 原理:利用金剛石或藍寶石等硬質材料制成的細小針尖(探針)直接接觸被測表面,并沿設定軌跡滑行。
- 核心部件:精密導軌、高靈敏度位移傳感器(如電感式、壓電式)、驅動裝置、數(shù)據(jù)采集與處理系統(tǒng)。
- 特點:測量精度高,尤其擅長測量規(guī)則表面(如平面、圓柱面)的Ra、Rz等參數(shù)。但其針尖可能劃傷軟材料表面,且測量速度相對較慢。
- 非接觸式輪廓儀:
- 原理:利用光學原理(如激光干涉、共聚焦顯微、白光干涉、相移干涉、光學聚焦探測等)或氣動原理測量表面高度變化,無需物理接觸。
- 特點:測量速度快,不會損傷被測表面,尤其適合測量軟質、易劃傷或超精密拋光表面,能提供表面形貌三維信息。但對表面反射率、透明度和環(huán)境振動較為敏感。
標準檢測方法
為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,需嚴格按照標準規(guī)定的步驟操作:
- 預處理:清潔被測表面,去除油污、灰塵等雜質。
- 儀器校準:使用標準粗糙度樣板對儀器進行定期校準,確保其精度符合要求。
- 參數(shù)設置:
- 根據(jù)被測表面的預期粗糙度范圍和圖紙/標準要求,選擇合適的取樣長度 (lr) 和評定長度 (ln)。評定長度通常包含5個連續(xù)的取樣長度。
- 設置合適的截止波長(λc,用于輪廓濾波,分離粗糙度和波紋度)和針尖半徑(接觸式)。
- 設定測量方向:通常垂直于主要加工紋理方向(如車削、銑削的刀痕方向)。
- 測量實施:
- 對于接觸式儀器,需謹慎放置觸針,確保合適的測量力,避免劃傷或跳動。
- 對于非接觸式儀器,需調整焦距和光強,確保清晰成像。
- 在評定長度范圍內按設定軌跡進行掃描測量。
- 數(shù)據(jù)處理與評定:儀器內置軟件按選定參數(shù)(如Ra, Rz)自動計算測量結果。應檢查輪廓曲線是否合理,排除明顯異常點。
- 結果報告:報告應包括測量參數(shù)值、評定長度、取樣長度、測量位置(必要時)、遵循的標準編號以及儀器信息。
參照的檢測標準
粗超度檢測的國際和國內標準體系完善,確保了檢測方法的統(tǒng)一性和結果的可信度。主要標準包括:
- 國際標準 (ISO):
- ISO 4287: 產品幾何量技術規(guī)范 (GPS) - 表面結構:輪廓法 - 術語、定義及表面結構參數(shù) (核心術語與參數(shù)定義)
- ISO 4288: GPS - 表面結構:輪廓法 - 表面結構評定規(guī)則和程序 (規(guī)定參數(shù)計算規(guī)則)
- ISO 3274: GPS - 表面結構:輪廓法 - 接觸(觸針)式儀器的標稱特性 (接觸式儀器規(guī)范)
- ISO 25178 系列: 產品幾何量技術規(guī)范 (GPS) - 表面結構:區(qū)域法 (專注于三維表面紋理測量,如Sa, Sq等參數(shù))。
- 中國國家標準 (GB) (基本等同采用ISO標準):
- GB/T 3505: 產品幾何技術規(guī)范(GPS) 表面結構 輪廓法 術語、定義及表面結構參數(shù) (等同 ISO 4287)
- GB/T 10610: 產品幾何技術規(guī)范(GPS) 表面結構 輪廓法 評定表面結構的規(guī)則和方法 (等同 ISO 4288)
- GB/T 6062: 產品幾何技術規(guī)范(GPS) 表面結構 輪廓法 接觸(觸針)式儀器的標稱特性 (等同 ISO 3274)
- GB/T 33523: 產品幾何技術規(guī)范(GPS) 表面結構 區(qū)域法 (等同 ISO 25178)
- 行業(yè)/企業(yè)標準:特定行業(yè)(如汽車、航空航天、半導體)或企業(yè)內部可能制定更嚴格或更具體的粗超度要求和檢測規(guī)范。
綜上所述,粗超度檢測是一項高度專業(yè)化且標準化的質量活動。從明確核心檢測項目(如Ra, Rz),到選用合適的接觸式或非接觸式精密儀器,再到嚴格執(zhí)行ISO或GB標準規(guī)定的檢測方法與評價程序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至關重要。只有遵循科學、規(guī)范的操作流程,才能獲得可靠、可比的粗超度數(shù)據(jù),為產品質量控制和工藝提升提供堅實基礎。
CMA認證
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
證書編號:241520345370
有效期至:2030年4月15日
CNAS認可
實驗室認可證書
證書編號:CNAS L22006
有效期至:2030年12月1日
ISO認證
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
證書編號:ISO9001-2024001
有效期至:2027年12月3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