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(jīng)紗和緯紗密度檢測
1對1客服專屬服務,免費制定檢測方案,15分鐘極速響應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8-02 22:30:29 更新時間:2025-08-01 22:30:30
點擊:0
作者: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檢測中心
1對1客服專屬服務,免費制定檢測方案,15分鐘極速響應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8-02 22:30:29 更新時間:2025-08-01 22:30:30
點擊:0
作者: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檢測中心
經(jīng)紗和緯紗密度是衡量機織織物結構的重要物理指標,直接關系到織物的厚度、強度、外觀、透氣性、懸垂性及最終產(chǎn)品的使用性能(如服裝的舒適度、產(chǎn)業(yè)用布的過濾效率等)。經(jīng)紗密度是指織物沿長度方向(經(jīng)向)單位長度內(通常為10厘米或1英寸)排列的經(jīng)紗根數(shù);緯紗密度則是指織物沿寬度方向(緯向)單位長度內排列的緯紗根數(shù)。檢測并控制經(jīng)緯紗密度對于保證織物質量、實現(xiàn)產(chǎn)品設計意圖以及滿足客戶要求至關重要。該檢測通常在織物生產(chǎn)過程中的不同階段(如坯布、染色后、整理后)以及成品出廠前進行。
核心檢測項目明確且單一:
經(jīng)紗密度: 在標準規(guī)定的條件下,測定織物樣品在10厘米(或1英寸)長度內經(jīng)紗排列的根數(shù)。
緯紗密度: 在標準規(guī)定的條件下,測定織物樣品在10厘米(或1英寸)長度內緯紗排列的根數(shù)。
報告結果通常以“根/10厘米”或“根/英寸”表示,并分別注明是經(jīng)密還是緯密。
用于經(jīng)緯紗密度檢測的儀器相對簡單直接:
1. 織物密度鏡: 這是最常用和便捷的工具。 * 結構: 通常由一個帶有放大鏡(5-10倍)的觀察窗和一個可移動的刻度標尺組成。標尺長度一般對應10厘米(或1英寸),并被精細分度(如1毫米)。 * 功能: 放大鏡便于清晰觀察紗線,移動標尺用于精確計量單位長度內的紗線根數(shù)。操作快捷,適合實驗室和車間現(xiàn)場快速檢測。
2. 織物分解分析設備: 適用于非常緊密、厚重、花式復雜或難以用密度鏡清晰觀察計數(shù)的織物。 * 方法: 小心拆解織物樣品(通常拆解一個大于10cm x 10cm的區(qū)域),然后分別點數(shù)拆出的經(jīng)紗和緯紗數(shù)量,再換算成單位長度(10cm或1英寸)內的根數(shù)。 * 特點: 結果最精確,但操作相對繁瑣、耗時且具有破壞性。
3. 自動或半自動圖像分析系統(tǒng): 利用高分辨率相機拍攝織物表面圖像,通過專用軟件識別和計數(shù)紗線根數(shù)。 * 優(yōu)點: 效率高、可追溯、減少人為誤差。 * 應用: 多用于現(xiàn)代化實驗室或對檢測效率和標準化要求高的場合。
標準化的檢測方法確保了結果的可比性和準確性。主要步驟如下(以使用密度鏡為例):
1. 樣品準備: * 從整匹布或大貨中裁取代表性的、無折皺、無疵點的試樣。尺寸應足夠大(一般不小于15cm x 15cm),以便在不同位置進行多點測量。 * 試樣應在標準大氣條件下(如溫度20±2°C,相對濕度65±2%)進行調濕平衡(通常至少24小時)。
2. 放置試樣: 將試樣平鋪在平整、穩(wěn)固的臺面上,確??椢锾幱跓o張力或極小張力狀態(tài)。
3. 選擇測量位置: * 避開布邊(通常距布邊至少5cm)。 * 避免在明顯的織疵、折痕或褶皺處測量。 * 在織物長度和寬度方向上均勻分布地選擇多個測量位置(如至少5處)。對于有圖案或條格的織物,需在圖案循環(huán)內選擇代表性位置。
4. 使用密度鏡測量: * 計數(shù)經(jīng)密: * 將密度鏡的標尺方向與織物的緯向(即寬度方向)平行放置。 * 通過放大鏡觀察,使標尺的起始刻度線(如0mm)精確對準某根經(jīng)紗的左側邊緣(或中心,需統(tǒng)一標準)。 * 移動密度鏡或視線,從左向右計數(shù)標尺10厘米(或1英寸)長度內覆蓋的所有經(jīng)紗根數(shù)。(注意:位于起點和終點處的紗線,按半根計還是整根計需遵循具體標準規(guī)定)。 * 計數(shù)緯密: * 將密度鏡旋轉90度,使其標尺方向與織物的經(jīng)向(即長度方向)平行放置。 * 同樣,使標尺起點對準某根緯紗邊緣,計數(shù)10厘米(或1英寸)長度內的緯紗根數(shù)。
5. 記錄與計算: 在選定的每個測量位置分別記錄經(jīng)密和緯密的計數(shù)結果。計算所有測量點經(jīng)密讀數(shù)的平均值作為最終經(jīng)密結果,所有緯密讀數(shù)的平均值作為最終緯密結果。結果修約到0.1根(或按標準要求)。
經(jīng)緯紗密度的檢測遵循一系列國際、國家或行業(yè)標準,確保檢測方法的統(tǒng)一性和結果的可接受性。常用的標準包括:
1. ISO 7211-2:1984 (Textiles — Woven fabrics — Construction — Methods of analysis — Part 2: Determination of number of threads per unit length) - 國際通用標準。
2. GB/T 4668-1995 (機織物密度的測定) - 中國國家標準,等效采用ISO 7211-2。
3. ASTM D3775-17e1 (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Warp (End) and Filling (Pick) Count of Woven Fabrics) - 美國材料與試驗協(xié)會標準。
4. BS EN 1049-2:1994 (Textiles — Woven fabrics — Construction — Methods of analysis — Part 2: Determination of number of threads per unit length) - 英國/歐盟標準,等同于ISO 7211-2。
5. JIS L 1096:2010 (General test methods for woven and knitted fabrics) 中的8.6.1小節(jié) - 日本工業(yè)標準。
6. AATCC 96-2012 (Dimensional Changes in Commercial Laundering of Woven and Knitted Fabrics Except Wool) 中的相關描述,以及其他特定行業(yè)或客戶的內部協(xié)議標準。
這些標準在核心原理(計數(shù)單位長度內紗線根數(shù))上基本一致,但在細節(jié)要求上可能存在差異,例如:
* 調濕條件的具體溫濕度數(shù)值和平衡時間。 * 測量位置的選擇(距布邊距離、測量點數(shù))。 * 對起點和終點紗線的計數(shù)規(guī)則(部分標準要求“半根原則”:起點不計,終點計半根,或反之)。 * 標尺長度(10cm或1英寸)。 * 結果的修約規(guī)則。 * 特定類型織物(如彈性織物、絨類織物、紗羅織物)的特殊處理說明。
因此,在進行檢測時,必須明確并嚴格遵守所依據(jù)的具體標準或客戶要求,并在報告中注明所采用的標準號和方法。
證書編號:241520345370
證書編號:CNAS L22006
證書編號:ISO9001-2024001
版權所有:北京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京ICP備15067471號-33免責聲明